厦门网讯(厦门日报通讯员 吕超 记者 黄怀)近日,我市赴清华大学举办城市引才专场推介会,组织企业与清华大学洽谈产学研合作,续签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厦门基地协议,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厦门市驻北京国际化人才工作站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
政策入校
彰显城市引才诚意
推介会上,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厦门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两高两化”城市建设最新成就以及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并发出“厦一站,更精彩”的邀请。现场共吸引约130名清华大学师生参与,同学们对厦门城市发展、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服务保障等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交流环节纷纷立足发展规划提问咨询,市委人才办逐一细致解答。
此次推介会重点介绍了“青鹭英才优培行动”,邀请清华大学及其他在京高校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科研人员来厦。“青鹭英才优培行动”面向全球前100名高校发布“招才令”,遴选博士和博士后重点培养,提供最高66万元安家补助、岗位聘级、科研平台、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一揽子优厚待遇。
我市首批引进的34名优培生中,近1/3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C9高校,6人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集中安排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双十中学、嘉庚创新实验室等教育、科研、医疗卫生重点社会事业领域。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的吴靖博士,是此次引进厦门双十中学的优培生之一,他就是通过今年年初举办的厦门城市引才推介会了解到优培生政策,最终选择来到厦门就业。
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聚焦重点创新平台和产业后备人才队伍培养,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2024届优培生招考类别,新增‘企业类’,将国有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纳入接收单位,给青年人才来厦成长成才提供更高起点、更宽赛道。”
精准对接
带动校企合作攻关
引才推介期间,我市驻北京国际化人才工作站联合市科技局配套举办“厦门企业清华行”活动,组织硕橙科技、腾基医疗等多家企业入校交流,学习了解清华大学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清华大学相关学院开展精准对接。
“这次对接前,我们和清华大学的科技开发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预先完成了17家企业、40项产学研合作匹配,通过‘点对点’深入谈,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引智解题。”厦门市驻北京国际化人才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次入校洽谈的企业带来了14项清华大学创新成果合作需求,其中,7个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例如,纬衡科技与清华大学化学系合作的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计划在厦开展产业化试制;硕橙科技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进一步明确关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技术路线。“企业发展需要新技术支撑,高校成果也需要产业化验证,厦门在北京设立人才工作站,帮助我们梳理技术需求、匹配科研单位,提升了产学研对接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推动校企实现双向奔赴。”硕橙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厦门市驻北京国际化人才工作站于今年3月揭牌,持续从“建活机制、拓宽渠道、链接资源”三方面发力,聘请国际化人才工作顾问,在北京地区主动“借智”引才,向厦门推荐高层次人才和高技术项目。李厦戎博士作为推荐人才之一,其携带的创业项目“儿童遗传病基因诊断数字交互平台”已入选市“双百计划”。此外,在京举办厦门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北京生物医药专场、“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北京)宣讲会暨2023年未来信息技术科技成果行业论坛等活动,促进人才项目对接,推动京厦两地人才密切交流。
联合培养
吸引博士“组团”来厦
为了进一步链接高校优质青年人才资源,厦门市委人才办与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续签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厦门基地、设立“新鹭英才”奖学金合作协议,共谱市校合作新篇章。
我市与清华大学长期保持密切合作,推动人才交流与项目对接。市校共建清华海峡研究院,打造集联合研究、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全新平台,引进清华药物警戒信息技术数据科学创新中心、清华医工交叉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开展相关前沿技术的研究。成功引进第七届清华大学校友三创大赛新能源与新材料全球总决赛在厦举办,促成国文行科等10余个人才项目落户厦门。2019年起,厦门市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以柔性引才方式组织清华大学在读优秀博士生“组团”来厦,在特区经济产业一线实践练兵。目前,厦门已接收3个批次近60名清华大学博士生,进驻亿联网络、美亚柏科等50余家重点企业,初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117项,开展研发试验31项、专业培训24场,编制科技规划31个,成效位列清华大学全国基地前列。
清华大学的博士进驻我市企业,确实带动了技术创新。例如,今年柔性引进的清华大学软件专业博士生进驻翔业集团,帮助企业优化航班机位分配算法,计算效率提升一倍。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我市历来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广开门路迎四海英才,除了“青鹭英才优培行动”、清华博士团等项目,还单列“青年英才双百计划”等青年人才专项政策,给予扶持资金、场租优惠等支持;创新青年人才举荐制度,三名同领域院士或市级A+类高层次人才实名推荐即可直接入选,为青年人才构建阶梯式扶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