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吴斯婷)有一个好饭碗,有稳定的收入,才能满足、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饭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作为厦门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厦门市人社局全力保障企业用工,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不断提升就业供需端匹配度,确保全市企业用工和就业形势稳定,就业工作纾困克难、保障有力。全市登记用工企业23.15万家,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487.56%;登记在职职工275.08万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86.09%。
在“全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指标体系中,厦门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包容普惠创新——人才流动便利度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劳动力市场服务与监管指标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中,厦门公共就业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
来厦员工、创业青年……在厦门,数不清的劳动者正在一起书写着厦门就业的“非凡十年”。今天,一起来看看两位厦门劳动者经历的“就业之变”。
创业青年杜海彪:
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
十年时光,让福建金鹭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秋名逐鹿(厦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海彪从一名“扫街”跑遍厦门家具店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位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的企业家。除自身努力,厦门人社部门的政策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1991年出生的杜海彪,因为小儿麻痹症从小就落下了残疾,但他没有选择“躺平”。杜海彪家里经营着床垫和窗帘生意,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杜海彪做了一件事——“扫街”,也就是到家具店、家纺店、酒店集中的地方一家家拜访推介。他行走不便,走起路来远比别人要辛苦得多。福津大街、火车站……一个暑假,杜海彪靠着公交车和两条腿,跑遍了厦门岛内外。
2010年,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就读市场营销专业期间,杜海彪开起了淘宝店,卖家里的产品。2017年,杜海彪开始正式创业,入驻了厦门市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现为金榜设计众创创业大本营)。基地为他免去两年场地租金,还向他推送了人社部门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各种评选、比赛的机会,人社部门的创业导师也给了他很多指导。五年来,杜海彪先后获得了厦门人社部门的创业带动就业奖励、创业项目成果奖励等“福利”,还先后获得厦门市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创翼福建赛区二等奖等荣誉。
“人社部门的扶持政策让我获得了一些奖励,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这个好平台,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让我们得到认可和荣誉。”杜海彪说。
来厦员工马彦虎:
想让一家人都留“厦”来
夫妻俩来厦门上班两年半,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务,在厦门买了车,还存下了十几万元。对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宁夏籍来厦员工马彦虎两口子来说,他们的厦门故事才刚刚开始。马彦虎说,去过的城市里,他最喜欢厦门,希望一家人都能留在厦门生活。
马彦虎今年25岁。2020年3月,马彦虎在老家宁夏银川参加了厦门市人社局在当地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和妻子一起应聘到了弘信,背上行囊到厦门打拼。如今,马彦虎是从事现场管理的班长。
在弘信,他和妻子住着公司的夫妻宿舍,自己付个水电费就行。在公司吃清真食堂也是免费的,还能享受生日福利、孝心基金等。夫妻俩努力工作,马彦虎每个月能拿到一万元左右的工资,妻子每个月到手也有6000多元。马彦虎把母亲和儿子也接到了厦门,周末,他常开车带着一家人出去玩。
到弘信后,马彦虎还先后介绍了十几名老家的亲友来公司工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留了下来。每介绍一个人,马彦虎都能拿到人社部门发放的劳务协作奖励。能带动亲友一起挣钱,还有奖励拿,这让马彦虎很有成就感。
十年之变
●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
持续深化重点群体就业政策,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保障力度,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十年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0.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8.33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5.44万人,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39.14万人。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全市83.67%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
●公共就业服务覆盖500多万人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全市劳动年龄内常住人口就业失业信息底数清、情况明,实行失业登记常住地服务,开展供需信息精准匹配对接和精准推送。厦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平台全覆盖,覆盖全市500多万常住人口、31.30万用人单位。
●在10省25地市设劳务输入基地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衔接就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在10省25地市设立劳务输入基地,创新开展“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来厦返厦,在缓解企业用工短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市外来厦务工人员达195.41万人,比十年前增长94.59%。
●发放惠企补贴及资金100多亿元
综合施策,帮助企业招工、用工、稳工。实行“免申即享”“快速兑现”,确保政策快速惠及企业。发放各项补贴(补差)及奖励资金达100多亿元,惠及20多万家企业。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发挥11个线下市场作用,推广移动、线上招聘会,通过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策带岗等,保持招聘“不打烊”。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已举办18届校企合作对接会。全市登记用工企业23.15万家,比十年前增长487.56%;登记在职职工275.08万人,比十年前增长86.09%。
●鼓励创业打造更多新饭碗
鼓励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支持创业贷款融资、打造创业服务平台、助力个人自主创业三个维度扶持创新创业活动。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及三农主题创业服务载体可择优纳入创业大本营规划,实行统一挂牌。十年来,认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4家,发放各类创业扶持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银行奖励金2.28亿元。
开发“厦门i就业-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创业者可通过电脑或手机享创业奖补申请、创业项目推广、创业平台申报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