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科技工作将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创新机制、建新阵地、抓新产业”,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数说2015】
争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沈灿煌
文/本报记者 林露虹 图/本报记者 梁伟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新”是沈灿煌谈及工作时的高频词。这位“学者型”官员,倾向于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全市的科技工作:新常态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面对新常态,要加快科技创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科技创新支撑“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实施。说起2015年科技工作的思路,沈灿煌同样围绕一个“新”字——创新机制、建新阵地、抓新产业。他说,这十二字方针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
关键词:新机制
从扶持一家企业到扶持一个产业
“要做好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沈灿煌说,这份规划要上下联动,相互配套,具备特色的同时更具操作性,真正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市科技局还将抓紧出台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确保科技计划项目更加聚焦,从扶持一家企业向扶持一个产业转变,产业共性技术重大攻关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实现。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大平台建设的布局要增强规划的主导性。”
沈灿煌透露说,市科技局将建立科技项目跟踪管理平台,这一平台包括历年立项的科技项目的跟踪分析平台,以及新立项的科技项目的跟踪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统一的科技项目评估和监管机制,强化科技计划实施和监督检查。突出第三方评审、监理、验收和后评价机制。此外,市科技局还将建立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评估结果作为财政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新阵地
让科技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要重点推动专业性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厦门生物医药港、厦门微电子育成暨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园三期、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建设。”在沈灿煌看来,聚集创新要素,加快引进和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是推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沈灿煌指出,孵化器对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产出、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要加大力度策划,千方百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铺天盖地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创业苗圃,争取两年内各种产业科技孵化器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使厦门的科技小微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爆发出来,要按照新兴产业园区的需要布局公共技术平台,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不拘一格支持创业和‘草根创新’。”
市科技局还将加大力度引进创新团队,继续做好“双百人才”计划的评审工作,发动和引进更多的海内外创新团队来厦门创业,帮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此同时,要做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规模,申请国家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出台政策吸引撬动民间基金。继续推进科技担保贷款,引入合作金融机构扶强汰弱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融资贷款,力争贷款发放额达8亿元。
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上,沈灿煌注意到了北京的创新举措,“可以参照北京做法,探索试行科技创新券,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
关键词:新产业
实现科技产业梯度可持续发展
新的一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先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营造科技产业的梯度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科技竞争力。一方面,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争取全市资格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50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另一方面,实施4个千亿科技产业培植工程,推动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软件业、IC产业实现产值倍增。
转型升级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而科技服务业正是现代服务业里的重要内容。沈灿煌说,市科技局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构建科技服务链条,围绕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市科技大院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惠民”是科技工作的立足点,“我们将全面推进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城镇发展和社会管理领域,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清洁能源、防恐防突、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