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飞机、新科宇航、霍尼韦尔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壮大航空维修产业规模,
助力厦门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
引才
厦门优化升级“双百计划”,重点扶持各区和招商部门推荐的重点招商项目,根据项目发展情况,最高扶持资金可追加至500万元,市区扶持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以上。
留才
加码留厦补贴,将毕业生补贴提高至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双一流”及世界200强高校本科3万元、其他应届本科生1万元,补贴力度达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安居住房方面,人才可以市场价45%的价格申购100平方米-200平方米人才住房。推动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享受“五年内五折租房”等优惠,今年推出各类房源近8000套。
识才
2017年起,厦门率先在福建省开展职称评审改革,目前,已经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物联网、智能输配电、大数据等6个行业领域,授权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等进行评审,推动行业主体自主评价人才总量超2000人。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黄怀 通讯员 杨鸿杏)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靠人才赢得未来。厦门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痛点问题,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让更多千里马在厦门这方热土上竞相奔腾、建功立业。”彰显了厦门以“人才优先发展”策略打造特区人才高地的决心。
聚焦人才服务保障、聚焦壮大人才方阵、聚焦人才成长空间,厦门正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人才的引进、留住、成长,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更大的自我成长空间,让有用之才高兴地来、舒心地留、快乐地工作生活。
让人才高兴地来
搭建人才引进“快车道”
杨为戈是复旦大学附属厦门中山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通过柔性引才方式,杨为戈来到厦门,成为常驻厦门医院的专家。他的到来吸引了来自海南、浙江甚至黑龙江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还帮助医院组建起一支以厦门本地医生为主的甲乳学科领域高水平医疗团队。
“厦门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让我们这些奔波于沪厦两地的‘飞鸟’有了栖身之地。”杨为戈说,“不少上海医护在结束四年服务期后,选择继续留在厦门。”
2019年,厦门就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了柔性引才专项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采取“飞地引才”、短期兼职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
此外,为更好地引进聚集高端人才,厦门优化升级“双百计划”,重点扶持各区和招商部门推荐的重点招商项目,根据项目发展情况,扶持资金最高可至500万元,市区扶持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以上。在厦门科学城、嘉庚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等重大人才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厦门不断搭建人才引进“快速通道”,为重点项目、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架桥铺路。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通过柔性引才、“一事一议”“绿色通道”等方式,厦门不断壮大人才方阵,提升人才在厦幸福感和归属感,擦亮了“活力厦门C位无限”的城市引才名片。
让人才快乐工作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成长环境是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根本。厦门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首要之举,破除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生态。
厦门航空维修产业从业人员有上万人,此前国内航空维修人才职称评审一直都没有专门的标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升,也不利于产业发展。2017年,我市出台了《厦门市航空维修产业职称改革试点(厦门自贸片区)工作实施方案》,让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标准更具针对性,让谁是人才由市场和企业说了算。
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质量经理胡翔从事航空维修业多年,“航空维修职称改革,让职称评定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更符合行业特点,与我们的工作也更加匹配。”胡翔说,现在每年都有大量企业工程师报名参评职称,极大地调动了大家钻研业务、提升技术的积极性。厦门目前聚集了16家专业航空维修产业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近年来厦门航空维修业平均产值超百亿元,最高时达140多亿元,产值约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当前,厦门正把发展航空维修业作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职称改革评审就是市委人才办根据企业诉求研究后提供的灵活、便利的引才聚才方案。
2017年起,厦门率先在福建省开展职称评审改革,目前,已经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物联网、智能输配电、大数据等6个行业领域,授权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等进行评审,推动行业主体自主评价人才总量超2000人。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改革案例入选国务院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获得《工人日报》头版报道。
出台《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破除人才评价“四唯”现象,坚持创新不问出身,率先以薪酬、岗位、贡献作为人才评价认定核心要素;出台《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树立“品德+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导向,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不自满不懈怠,敢担当善作为,厦门瞄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堵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创新的土壤孵化创新的因子,用创新的智慧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更大的空间。
让人才舒心留“厦”
做好人才服务保障构建“一揽子”服务体系
美亚柏科执行总裁周成祖是福建省B类高层次人才,他的“二宝”今年9月读幼儿园小班。临近开学,孩子的上学问题却尚未落定。作为思明区企业推荐评选的人才,能否在湖里区享受子女择校政策,周成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通过人才工作联络员座谈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委组织部特事特办,根据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子女择校政策,协调思明区、湖里区和市教育局快速落实,只用两天就解决了问题,让孩子就读了家附近的省优公办幼儿园——新景幼儿园。“厦门关心关爱人才,非常高效地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安心留厦,快乐地工作生活。”周成祖深有感触地说。
留住人才,就是要让人才把家搬来,扎扎实实、安安心心地扎根在此。为了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揽子”问题,厦门不仅出台了“白鹭英才卡”服务体系,提供39项服务内容,还于今年7月推出“留厦六条”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才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问题,让人才“无忧留厦”。此外,专门成立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覆盖全市181家重点企事业单位184位人才工作者,及时搜集解决人才企业在服务人才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将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好。
安居住房方面,人才可以市场价45%的价格申购100-200平方米人才住房。推动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享受“五年内五折租房”等优惠,今年推出各类房源近8000套。
配套服务方面,聚焦人才个人及家庭未来发展,分层分级统筹安排人才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为新引进到厦门市的高层次人才和全日制博士解决其异地配偶安置问题。扩大医疗保健覆盖人才范围,将个税奖励受惠面拓展至全市所有B类以上高层次人才,服务人才安心留厦创新创业。
与此同时,加码留厦补贴,将毕业生补贴提高至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双一流”及世界200强高校本科3万元、其他应届本科生1万元,补贴力度达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